县域经济,历来是株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关键力量。包括渌口区在内的南五县,经济总量约占全市
在当前的复杂经济环境下,县域经济如何围绕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挖掘和放大自身产业特色与比较优势?我们解锁醴陵市和渌口区近年来的发展历史,其中始终蕴含着一个关键字: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破冰前行的勇气和创新发展的智慧。
1985年5月,醴陵撤县设市,成为全国首批县级市。当时其经济总量仅约6亿元;城区内林立的烟囱,昭示着千年窑火传承的陶瓷产业,在这座湘东古城中的支柱地位。
在传统产业叙事中,陶瓷产业以及另一个让醴陵人引以为傲的花炮产业,都是技术上的含金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又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随时有被竞争对象超越甚至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在坚守中重构产业边界,在裂变中打开增长空间。贯彻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思路,醴陵坚持向新攀升、向智转型、向绿发展,通过“智改数转网联”,让千年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交融,走出了一条“老树发新芽”的破局鼎新之路,使得陶瓷产业集群的总产值达到780多亿元。
华联瓷业引入全省首条陶瓷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一件瓷器从泥料到烧成,7个小时就可完成,开创了国产陶瓷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先河。
新世纪陶瓷的酒瓶智能制造车间,所有设备智能化集成控制率和光伏能耗利用率均达95%,废水利用率100%,可提高生产效率50%,降低经营成本40%,较传统生产线人。
泰鑫瓷业积极打造绿色低碳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5%,可提升生产效率40%,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35%,成为全省首批认定的7家碳减排标杆企业之一。
阳东电瓷开发研制成国内电瓷行业首条实现碳零排放的生产线,利用谷壳、秸秆,以及回收过来的一些废木料、废纸、废塑料等,通过高温热化学反应气化为燃气,用于电瓷生产,其关键技术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富花炮与中国五洲集团公司共同研制全国首条爆竹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年后又与中车株洲所合作,启动全链条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开启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升级步伐……
龙头企业的“头雁效应”,激活数智化改造的“一池春水”。据醴陵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近100家瓷企共投入近4亿元,引进安装约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全市已建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企业36家、智能制造生产线个,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超过70%。”
花炮产业的无人化生产线%实现机械化;同时还引入无硫微烟技术,推动燃放技术升级。今年4月举行的第19届国际烟花论坛和首届湖南烟花爆竹产业博览会,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外宾共襄盛举,成为醴陵历史上顶级规模、接待外宾最多的一次国际性展会。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史不会眷顾因循守旧者,也不会等待故步自封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灵活应变、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在“智改数转网联”的进程中,醴陵因势利导,依托陶瓷产业的厚实底座,点燃智造变革的“焰火”,用行动证明:传统产业不是枷锁,而是跳板。
国瓷新材料研发的“陶瓷针”“陶瓷管”“陶瓷薄片”等特种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切入航天、高铁、新能源等赛道,产业附加值实现几何级跃升。
旗滨电子玻璃生产的高铝超薄玻璃,大概只有一张A4纸的厚度,却是电子信息数据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核心材料。
中建材年产300兆瓦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产销两旺,一块1.92平方米的新型功能玻璃,年发电量可达270千瓦时,在替代建筑玻璃幕墙的同时,实现建筑节能一体化。
中国首个特高压工程启动时,高端绝缘子几乎全靠进口。如今,在全球特高压工程领域,华鑫电瓷已连续16年稳坐空心瓷绝缘子供应的头把“交椅”。该市电瓷领域已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占据全国特高压市场65%份额,年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成就“凡有电网处,必有醴陵瓷”的佳话。
醴陵还与湖南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实现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醴陵市陶瓷发展研究中心等科创机构,则与景德镇开展陶瓷釉料、坯料战略合作,推动醴陵釉下五彩瓷与景德镇青花瓷品牌联合推广。
“上半年,醴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6亿元,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日用陶瓷出口保持1.6%的稳定增长,烟花爆竹出口同比增长46.9%。”该市科工信局负责的人介绍,在美国政府一系列单边关税政策冲击下,这一份成绩单的取得,充分彰显醴陵的产业基因已悄然完成从“传统基地”到“创新枢纽”的蝶变。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但这种变,绝非盲目求变,也非被动应对,而是要求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主动作为,在变局中抢占先机。
挂牌成立不到7年,该区已与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多位行业领军的教授、研究员,携手开展项目(企业)合作、基地共建,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今年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排名全市第二。
渌口区的变,体现在主动跳出惯性思维,不考虑行政边界的限制,不顾忌人才身份的束缚,用“三借”来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匮乏难题,畅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渠道,以错位竞跑之姿,建立后发赶超的引才聚智优势。
持续举办四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实现借脑引智。吸引了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屠国力的柔性显示聚酰亚胺基板材料项目、中科院宁波材料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方省众的热塑性聚酰亚胺特种工程塑料项目等聚焦渌口。由屠国力教授担任董事长的天颐莱公司,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设施安装,力争国内第一条量产柔性显示用PI浆料生产线在年底开展试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化替代。
积极链接域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借梯登高。去年5月,10多家区内企业携手签约,共同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领衔的株洲高分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15家区内企业分别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渌口区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签约设立渌口(长沙)飞地孵化器(资料图)。 渌口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设立飞地孵化器,实现借巢孵蛋。去年6月,入驻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渌口(长沙)飞地孵化器正式启用,目前已落地航天康达塑胶非金属板材、国汇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等6个项目,还有湖南大学王立坤教授的矿下机器人和谭理刚副教授的金属密封材料等5个优质项目正在入孵。
渌口区还与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少军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院地深度合作模式,“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之力,来拓展王十万黄辣椒、低镉水稻、“南洲忆”山塘鱼产业的广阔“钱”景。
一个没有1家4A以上景区的县区,却在上半年接待游客98.97万人次,同比增长35.24%,实现旅游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18.51%。渌口区依靠什么,实现“人”与“城”的相互成就与双向奔赴?
每到傍晚,龙潭镇蓬源仙山顶的3387露营基地,就被游客们支起各式各样的天幕、帐篷。“风车、竹海、晚霞,都是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特意从长沙跑来露营的陈程说,在静谧的夜色中放空自我、仰望星空,感觉“诗与远方”就在身边。
没有知名度比较高的景点,渌口区就转变农文旅拓展的观念与思路,积极讲好小城故事,塑造古镇、老街文化IP,打造更多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致力打造长株潭都市圈的“微度假”目的地。
闲置抽水泵站改造的网红咖啡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看海”。 梁国柱/摄
渌口镇渌口村大石围,坐落于湘江与渌江的交汇之地。这里一座闲置20年的废旧抽水泵站,被改造为DERSWAY港湾咖啡馆,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的推介,成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看海”的网红打卡地。
南洲镇早竹村的原跃进水库,变身经世·文创水仙湖景区,这里白天可泛舟、研学,夜晚能露营、看星空,让每个场景都有故事可讲、有体验可寻。
观念一变天地宽。通过光影破圈,抢占新媒体时代的流量风口,是焕发渌口文旅新活力的又一实践路径。
6月30日,“航拍株洲”视频号创作者文可,以一名自由职业者身份,登上第二届“渌口工匠”发布仪式的领奖台。
“我们组建了渌口区·文旅推荐群,吸纳了200多名喜欢用镜头分享本土文旅魅力的网络大V、自媒体达人和摄友等,还设置了自媒体宣传奖励政策,凡是发布与渌口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主题相关的视频和帖子,都能够最终靠“青春探渌人”小程序,根据点击量、点赞量、传播效果等指标,申请相应的奖励。”文可开心地和记者说,今年端午节举行的渌口龙舟邀请赛,相关视频点击量在短短1周时间就达到470多万次,其中2个点击量突破50万次的视频,就是由自己拍摄、发布的。
此外,渌口区还打出节会、赛事牌。元宵烟火晚会、风筝节、龙舟赛、全国传统校篮球联赛等一系列活动风生水起,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渌口感受青春之城的蓬勃脉动。
当前,各地县域经济如同千帆竞发,在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百强县排行榜中,昆山、江阴的GDP突破5000亿元,“千亿县”多达62个,而株洲实力最强的醴陵市,仍在瞄准“千亿县”目标奋力奔跑。那么,全市县域经济下一步该如何发力,才能在变局中抢占先机?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玉双副教授坦言,株洲县域经济的发展,天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地域狭长,市区位居西北端,距离最远的炎陵县有210多公里,难以充分的发挥城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面对这一现状,要求我们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充分的发挥区域融合的放大效应,加强统筹谋划与协作,畅通区域经济内循环,全力提升县域经济承载能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
“除了醴陵市和渌口区外,其他3个县也都确立了自身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攸县全力发展以高分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主导、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茶陵县大力打造‘央企带县企’的合作模式,重点聚焦电子信息产业;炎陵县在全力打造文旅康养基地的同时,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之一的钽铌材料产业集群、全省工业园区最完整的人造金刚石产业链。”张玉双认为,我市已形成以渌口经开区为主承载园区,株洲高新区、攸县高新区等为集聚地的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这就需要站在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协同,进一步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与创新发展、协作配合,更好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1+1+1>3的放大效应。
还有不少县域企业与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航发南方等链主企业建立配套合作伙伴关系,那么进一步拓展“央企带县企”合作模式,持续引导市区龙头和链主企业到县域布局配套产业,带动县域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也是当前值得探索的课题。
用好用活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是促进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茶陵县和渌口区都存在上市企业的空白,攸县也仅有湖南昊华化工这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聚合区域之力,让更多资本下沉县域,打造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创投资格局,演绎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的二重奏,是让株洲县域经济的航船驶向更广阔蓝海的必然选择。